由蔣建基、張懷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烹飪營養與衛生》是中等職業學校烹飪專業的主干課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烹飪專業課程設置”的教學要求編寫的,屬于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與原國家規劃教材相比,新教材變動較大。經過三年多的使用,我覺得新教材的優點明顯,主要有:
一、知識內容專業性增強,更加貼近專業教學的需求
新教材從原來的《食品營養與衛生》改為《烹飪營養與衛生》,其內容也緊貼烹飪專業,切實反映了《烹飪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的教學要求。如在食譜的編制內容上較原有教材更加詳細,食譜編制是達到平衡膳食的重要措施之一。舊教材中較為籠統地用一句話進行概述,學生不能理解,也無法操作,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新教材中對膳食調配分析具體,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師的示范下多數學生能“按部就班”地編制食譜,為學生在烹飪工作中的實際運用打下了基礎。此外,新教材在分析“幾種人群的膳食特點”理論的同時,以食譜配食品彩圖的形式,列舉了糖尿病病人的一日食譜和肥胖癥患者飲食療法的食譜,并給出了烹調制作方法與流程等,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新教材考慮烹飪專業的需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增強了營養與衛生知識的專業性和操作性,對學生將理論轉化為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新教材模塊合理調整,體現了“三序”結合的原則,易于學生認知
舊教材和新教材在知識體系上都是四大部分內容,即:(1)營養學基礎;(2)食品衛生學基礎;(3)各類食品的營養與衛生;(4)食品衛生管理。在原教材中將“各類食品的營養與衛生”編排在“食品衛生學基礎”之前,實際教學中學生在認識上會出現脫節,沒有食品衛生學的基礎知識,學生對各類食品衛生的要求認識含糊不清,教師提前引入有關理論和概念,又會造成教學上的重復。從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考慮,原教材對這兩大章節編排的順序是不合理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對教學效果也有負面影響。新教材進行了正確的調整,在教學中先傳授“食品營養基礎”和“食品衛生學基礎”,再細致分析“各類食品的營養與衛生”,使得教學過程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三、拾漏補缺,推陳出新,知識內容更嚴謹、更科學
本門課程是以營養學、衛生學為基礎的一門學科,而營養學和衛生學是日益發展和完善的科學。新編教材及時引入了許多新知識和新概念,并對舊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予以了糾正。如新教材中引入了礦物質的新的分類標準,把“礦物質”分為“必需礦物質”“非必需礦物質”和“有毒元素”三類,新的分類把營養學和衛生學很好地聯系起來,使學生對礦物質有了全新的認識。在“熱能”一節中,新教材列出了“能量的來源與去向”圖,很清晰地表明了人體是如何獲得能量和消耗能量的,該圖新穎而獨特,學生印象深,易掌握。這一節中還將熱能消耗的三個方面的概念進行了更新,將原有的概念更新為“靜息代謝、運動的生熱效應、食物的生熱效應”,使得概念更準確,理論更科學。新教材中的單位進行了統一,能與國際接軌,均采用國際單位或符號。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將“新知識、新工藝傳授給學生的宗旨”。
此外,新教材對舊教材中的一些錯誤進行了糾正,如“生理價值”表達式的錯誤,“熔點”與“溶點”不分的錯誤等等。
四、刪繁就簡,體現了實用、夠用的原則,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營養學和衛生學的理論有許多是十分深奧的,要讓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理解并掌握是很困難的,從學生的基礎和教學的時間來考慮,讓學生學得過深也是不現實的。新教材從專業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文化基礎,淡化理論,刪繁就簡,充分體現了實用、夠用的原則。
如舊教材“緒論”分為三節,有近萬字的敘述,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而新教材的緒論只有千余字的篇幅,言簡意賅,讓學生輕松進入教材的具體內容。又如舊教材中的“藥膳”一節涉及中醫藥理論,學生掌握難,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也不適用,新教材將其刪除是十分必要的。對《九十年代的綱要》等過時的概念和要求在新教材中均被刪除,更新了知識,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新教材經過完善,其優點是十分明顯的。經過試用,我們發現其中仍還有一些小的不足或值得斟酌的地方。
如食鹽強化碘,加入的不再是KI,而是KIO3;每一個100g油脂產熱應為900kcal,而非900cal。
針對烹飪專業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對《烹飪營養與衛生》教材,還有幾點建議:
1.每章節增添一些閱讀材料,如“維生素的發現”“‘水俁病’的來歷”“食物中毒事件”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進一步刪除與烹飪專業聯系不緊的內容,如“冷飲”“糕點”的生產,增加相應調味品的衛生知識。
3.單位要進一步統一,如P51“G720KJ—7560LJ”的意思不明,P69“氯乙烯單體量”無單位,P68“3.4—苯并芘含量”也無單位。
總之,新教材在服務專業、適應學生方面均有較大突破,衷心希望烹飪專業教材能不斷創新提高。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