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報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我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它是一門提高自我修養的課程,對促進我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涉及內容十分廣泛,現實性,針對性都很強。首先進入大學在知識上與我們以往不同,學習的內容,形式和要求都發生了變化,因此要樹立自主,全面,創新,終身學習的理念。從我們以前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而且在面對問題時要虛心求教,細心觀察。綜合性和實踐性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任何能力都是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所以要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而人生觀主要通過人生目標,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的。我們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人生,嚴肅思考人的生命應有的意義,明確我們的生活目標和肩負責任。我們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能得過且過,放縱生活,否則會虛度光陰。要對自己負責,對國家和社會負責,自覺承擔應盡的義務,投身于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在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與我們成長成才;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信念的橋梁。理想是一種精神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它具有一定的時代性,階級性,實踐性,實現可能性和超越性。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科學理想信念,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為實現理想而奮斗。
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我們的職責。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燦爛文化等這都是我們做一個忠誠愛國者的基本要求。悠久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全世界著稱的禮儀之邦,我們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如此優秀的民族文化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弘揚,也值得我們去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為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去貢獻我們的力量。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
加強道德建設錘煉道德品質。道德影響著我們的意志,行為和品格,也深刻影響著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它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為此,我國還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愛國守法,明理守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劃。對提高我們的道德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它的原則是集體主義,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和諧文化建設,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我們還應該以八榮八恥為座右銘,時時處處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有內在的人。
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公共生活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的義務。為了我們的公共生活更便利,也出了一些對應的法律制度。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集體游行示威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這些都告訴我們怎么樣養好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加強我們的道德修養。職業活動是我們人生必須實踐的一項活動,而職業道德是我們工作中必須遵守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大學生既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應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我國的法律分為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塊,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我們要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堅持黨的領導。要有依法享有和行駛自由的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要有公平正義和權利義務的觀念。黨通過這些法律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更美好的中國。
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地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根據憲法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有以下幾點: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權。而我們的基本義務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其他義務。
以上就是我對所學內容的總結和回顧,以及我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想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它幫我們塑造良好的思想,幫我們了解我們人生的經歷,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報告
一、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集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發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相長至關重要。一方面作為教學過程主體的教師應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增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說服力、感染力,提高育人實效;另一方面,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又必須注意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學習特點,掌握正確的修養方法,在道德實踐活動中培養良好的道德意志和行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方法具有綜合性。應堅持課內教學和課外教育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途徑和教育方法進行學習,寓教于課堂講授和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之中,充分體現教育方法、途徑的綜合性特點。尤其要重視社會參與性,要開辟多種渠道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參加社會調查、服務等活動,向人民群眾學習,學習先進人物的優良品質,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增強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的能力。在教學中還要充分利用影視資料、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使用圖、文、聲三維傳遞信息,使教學更加快捷方便,直觀真切,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在過去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在重視課堂講授的藝術性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達成了共識,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在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教育結合、課堂講授與第二課堂結合,落實教學的實踐環節等方面卻顯薄弱。因此,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的含義
從詞源看,方法的英文是method,德文是methode,該詞源于希臘文methodos,其意為某種事物的引申,某種事物的內在邏輯與結構的追蹤。什么是方法?概括地說,方法是指向特定目標、受特定內容制約的有結構的規則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稱之為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總稱。具體講,教學方法是指向特定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制約、為師生所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范體系。教學方法在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之間起著中介橋梁作用。教學內容能否完成,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選擇。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教學活動的發展而發展,特別是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增長和更新越來越快的今天,為了把越來越多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就需要有現代化的、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一個體系,具有層次性。首先是一般方法,即哲學方法;其二是普通教學法,適用于各科教學的通用方法;其三是各種分科教學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法就屬于分科教學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對社會道德現象和自己與他人的道德行為進行分析、判斷、體驗、評價、對照、內省,幫助學生形成道德動機,促使學生的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化,進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法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方法的一個大類,既是輔助課堂講授的重要方法,又是延伸課堂教學、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素質修養的重要方法。
三、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的教育學依據
教學方法受特定的課程內容的制約,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實施實踐教學法是由該課的課程特點、教學內容與目的決定的。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就深刻地指出:方法與教材是統一的方法總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總是方法化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體現教學的啟發性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任何教學方法都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它應該貫穿于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中運用實踐教學法,要求教師超越傳統注入式教學的主客體對立的狹義認識論框架,克服單一的教師主體觀的缺陷,樹立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的主體互動觀念,將教師和學生置于教學活動中平等的主體交往的地位,注重學生主體的主動性發揮,建立相互尊重、理解的新型師生關系和融洽的教學心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教學的啟發性這一原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引發了一場教育教學思想的革命,推崇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確立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即教育教學應培養全體學生成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新人,同時充分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同時實現教育的兩種功能滿足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實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時,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表現為教師創設的道德實踐情景必須針對學生實際,要不斷調查研究學生的思想狀況,找準學生關注的熱點,存在的疑點、難點,把教學要求與學生需要結合起來,為學生發展服務。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把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將理論用于實踐。使學生由知識容器變成追求真知、道德和情操的能動主體,學生不只是做筆記、死記硬背,而必須針對實際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作出判斷,形成觀點,在這一系列主動行為中,學生逐步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尋求知識。實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時,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體現在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高度評價,對學生獨立思考與自我教育能力的根本信任。結構主義教育哲學的代表人物杰羅姆S布魯納(JeromeSeymourBruner)反復強調,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客體,而且是認識的主體,因而教育者最好不要把學生當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為任何人不論是認識一個圖式還是掌握一個概念,不論是解決一個疑難問題或是發明創造一個東西,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他看來,人的認識過程正是通過主動地把進入感官的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才得以向環境學習、適應及至改造環境的,因此他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還體現貼近生活、回歸生活的現代德育走向。當前各國思想道德教育發展的共同走向是貼近生活,回歸生活,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將學生帶進現實世界,激勵學生努力去交往、創造、勞動;激勵學生去生活、體驗、經歷,敢于開拓生活視野和生活內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獲得個人德行的完美。學生的生活領域很廣泛,面臨的生活問題很豐富,也很具體。學習是在校大學生的社會義務,但學生中普遍存在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堅持性不夠等問題。對這些問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可以幫助、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將之具體化、層次化。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系列現實問題也需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
實踐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日常道德實踐生活中豐富道德生活經驗,發展良好的道德判斷力。讓學生參與、體驗、評價課堂內外的真實的道德情景,啟發和調動學生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的積極性,挖掘自我教育的心理潛能,把自我意識的發展轉化為自我教育的條件,完成學生個人品德的內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法還體現了道德教育的整體性原則、滲透性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報告
根據教育規定,為了大學生的能力發展及更好地了解社會,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秉承百年老校--華南理工大學的莘莘學子前輩的優良傳統,那學而知不足的美好學習動力與求知欲。我校讓學生自行組織進行了一個社會實踐。
這樣的實踐,對于我們的新生代來說,無疑的確系一次很好的將生鐵鍛造成好鋼的機會。我們都應該好好把握這么難得的大學中的機會,將自己好好升華。表面上,這個實踐的確是無什么難度的,只要大家在暑假去實地訪問與調查就可以很輕松地收集到想要的資料。實際上,卻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但經過組員的商討與協調,不斷的修正與發掘,再難的困難也被跨過了。最終在組長的引導下完成了這次實踐,心有余悸。
我們所選的題目系第二代農民工的就業情況。農民工系一個很熱的詞,已被寫進了字典。農民工,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農民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民工包括兩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勞動力,一部分是外出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離土又離鄉的農村勞動力;狹義的農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人們普遍認為指的就是農民工人,這當然是中國人的說法。也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是沒文化的人才會犯的常識性錯誤。
改革開放到現在,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城市與鄉村的矛盾就日漸突出,甚至可用尖銳來形容。當發家致富成為普羅大眾,各級人民的首要需求和唯一追求目標時,生活在工業化信息化等的城市人率先享受了各種政策的抉擇領導優先考慮、并占有意識領先的統治地位、主導生產資料轉化成貨幣物欲的掌控權等等??捎置慨斠鼓幌陆档臅r候,身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四周封閉的大山大嶺的務農兄弟進城務工的那一刻,各種天然政策的便對善良的他們制造出許多無情的戰爭枷鎖,強加給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賦予各式各樣帶有歧視性的概念、名詞。同為中國人,我深惡痛絕。
因為命運的安排,學生我有幸生在廣東這樣的沿海發展地區,多謝小平爺爺的深思熟慮,使我也有幸享受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早幾年的時候,也從農戶晉升為居戶。真的要感謝國家。但父母早些年還要到在田里工作,種樹采果等的情境還歷歷在目,無論日如何的猛烈,風與雨如何的狂嘯,都要為了生計而去工作。在定義來說,我也是標準的農民兒子,所以我深感并同感每當農民兄弟為了生話拼了命的辛酸。我系八十后,比我大一些的,或有些讀不起書而沒進大學的同學朋友很多,他們已經在背生活壓力的包袱,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紅塵中,為了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去用血與汗,編寫一部屬于自己的人生自傳。每當在家鄉與他們相聚,聽起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打拼奮斗經歷,真的既歡樂又哀感。在實踐中,我到過附近的一些中小型私人,外資企業,嘗試深入了解外地的務工人員的生存狀況。結果都是大同小異,同樣每位人兄都一肚子吐露不完的苦水,他們少小離家,家中兄弟姐妹多,又有些系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舉家南遷為求出路的。尤其是,要金融危機各種經改醫改等政策下。因戶口問題下無法直接受惠,真的是天下之大,卻無容身之所??墒?,他們的知足卻感動了我,他們領取著微薄的工資卻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人生片段。歡樂,幸福在他們的臉上顯得多么自在,多么的滿足。生活,仿佛就系那么簡單,就該系那么的隨和。
在這次的實踐中,我從農民工兄弟,不!應該稱第二代的進城務工人員,學到他們的拼搏精神與毅力,知足。我深知我和我的組員是一個不能分割的團體。所以,在寫計劃報告時就需要依賴大家的合作,光是一個人是做不完的。就算你的能力可以比天,但是,也要與群眾保持聯系。我的組員都來自不同的地區,在大一這個不算悠長但煩人的暑假里,我們各自散落,不能團結在一起,一起為這個實踐而共同去努力,有點兒不給力。但是,這樣也能考驗著每一個組員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與膽子。毫無疑問,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情況,誰也說不準,講不清,更不要說如何去正確地迅捷的面對,應付。大一學生嘛,都系學生,能力有限,在校與人交流跟在外交流根本不能相提并論。因為,我是這個團隊的重要負責人之一,所以,在假期,我除了完成自已的任務外,我還要抽出打工的時間都協助團長去監督組員的各種動向,提醒他們或提出相關的建議使他們能盡早完成工作,方便下一步的計劃進行,完成這個項目。之后,通過煩瑣的數據錄入,然后激烈地討論數據并進得全面的技術性分析,這過程中,意見不一,而且討論中,要說服有歧義的伙伴或接受他們的說法,都有難度,但這也是作為升華的必要經過。在此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讓友誼更加鞏固。
這次社會實踐原則上,對我來說也是相當有意義的,可以讓我走訪了很多地方,接觸了很多生活要社會低層的人民群眾,了解到我國社會的真實情況,讓我更加知道,我要努力發奮向上,爭取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