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2017—2030年)》,計劃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營養健康為重點,將營養融入所有健康政策,加強營養人才培養,開展營養教育培訓,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是營養健康的重點人群,大學階段是他們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但大學生普遍缺乏營養知識,存在不合理飲食行為,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度的現象比較常見,學生的營養狀況亟須改善,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養任重道遠。因此,筆者以北海職業學院為例,對高職生營養認知行為進行了調查,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良飲食認知和行為,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營養教育對策,為促進學生更快、更有效地知曉營養知識,養成良好飲食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甚至服務他人,達到營養教育的目標提供參考。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2018年5月,以整群抽樣方式選取北海職業學院大一班級,共203名學生,其中90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本文中稱為專業學生), 已學習食品營養與配餐課程,113名為其他專業學生(本文中稱為非專業學生),已學習包含營養健康內容的健康教育課程。
(二)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問卷內容主要圍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平衡膳食寶塔》設計問題,包括食物營養的認識、選用的食物種類及數量等,主要調查學生的營養知識、飲食態度及行為,問卷調查人員經過培訓,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營養知識知曉。調查結果表明,專業學生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知曉率89%,非專業學生62%,專業學生對人體所需營養素食物來源的認識水平遠高于非專業學生。說明營養知識知曉率與教學時間具正相關關系,專業學生學習了食品營養與配餐課程,課時較多,學習過程知識強化程度高于非專業學生,因此營養知識的知曉率高于非專業學生。
(二)主食的選擇。對于主食的選擇,專業學生與非專業學生沒有明顯差異性,主食種類選項包括面食、面包、米粉、米飯、粗雜糧等,早餐選擇食物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是面食、面包、米粉,中餐選擇米飯的人數較多,5.4%的專業學生選擇粗雜糧類主食,5.1%的非專業學生選擇粗雜糧主食。這應與學生長期的生活飲食習慣和學校食堂提供的主食有關。
(三)魚類、奶類、豆類食物的選擇。魚、大豆、奶類都是優質蛋白質,魚的脂肪含量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奶類是補鈣的良好食物來源,大豆含有多種植物化學物質,發揮特殊的生理功能。膳食指南建議每一杯奶(300克)、每周攝入相當于105~175克大豆量的大豆制品,每周吃魚280~525克。調查中發現,在對魚、奶類、豆類等高蛋白食物選擇方面,專業學生情況稍好,所有學生的大豆類食物、奶類、魚類消費偏低,膳食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飲水習慣及飲料種類選擇?!吨袊用裆攀持改稀方ㄗh成人每天飲水1500~1700mL,主要來源普通水(白水)和各種飲料,提倡不喝或少喝茶飲料,調查顯示,學生多選擇純凈水/白開水,專業學生每天飲水量在750~1200 mL的人數比例為90%,非專業學生每天飲水量在750~1200 mL的人數比例為80%,專業學生在飲水和選擇飲料方面的選擇較為合理,較健康、經濟、環保,但是兩者在飲水量方面均沒達要求,建議學生應多飲水,主動飲水,喝水應少量多次。
(五)飲食態度及行為。調查發現,52%的專業學生、42%的非專業選擇食物時注重營養搭配合理,22%的專業學生、33%的非專業是隨心所欲安排飲食,82%的專業學生、75%的非專業愿意改變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專業學生在選擇食物的依據、調節自己的飲食等方面較非專業學生合理,說明行為的轉變依賴于營養態度、營養知識,學生有良好的營養態度才去主動學習營養知識,具備了相應的營養知識后,不良飲食行為減少,但良好飲食行為養成需要一個較長時間,因此,需要進行長期、有效的營養健康教育,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三、結論及對策
本次膳食調查結果表明,專業學生接受了較多的營養教育,營養知識知曉率、良好膳食形成率均均高于非專業學生,被調查學生的營養知識、飲食態度及行為離國民營養要求目標仍有一定距離。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營養知識缺乏、飲食習慣不良的現狀,學校應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幫助學生加強營養,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以良好的狀態學習和成長。為了更好地達到營養教育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從營養教育內容、形式等方面來嘗試改革。
(一)精選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營養教育內容。高職生年齡多在20歲左右,基本上是寄宿生,在學校就餐者居多。高職學生的營養教育應滿足個性化的營養需求、能實施自我營養干預要求,專業學生的營養教育還應達到指導他人合理膳食的目的。教育內容應具備系統性和實踐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營養學基礎知識,掌握七大類營養素的生理功能、攝入量、主要的食物來源,能較熟練地說出日常食品的主要營養價值;食品營養評價和食品營養標簽,根據營養信息和特性選擇食物(包括零食);合理膳食,包括膳食指南、膳食寶塔知識,對自己和他人的膳食進行評價,制定飲食干預方案;營養膳食搭配,根據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及飲食喜好編制營養食譜;慢性疾病的營養防治,如營養與減肥、營養與美容等高職生關注的健康問題。
(二)運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養學基礎知識偏理論性,食譜編制需要用到較多的數學知識,對于學習基礎較弱的高職生,按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運用在營養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在科學性基礎上,加強實用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營養學基礎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法,借助典型營養缺乏病案例來說明營養素的功效。食品營養標簽的了解采用去超市調查預包裝食品的調查法,調查各類營養標簽的內容,引導學生合理選擇食物。營養專家講座、美食紀錄片等視頻資料的運用讓學生感悟飲食文化、倡導的健康飲食理念。飲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變不良飲食行為需要堅持,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興趣為引導,讓學生學習營養知識、改變膳食態度、養成自覺進行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營養行為,終身受益。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營養教育活動。營養教育的教育時間和效果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目前,本院的營養健康教育內容沒有單獨的課程,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大學生健康教育(生理)課程中,共4個課時。由于課時少,很多營養健康教學活動無法開展,因此,建議學院增加營養健康公選課。另外,還可通過講座、競賽、宣傳活動等形式來進行課外營養教育活動。
1.營養宣傳、營養調查活動。近三年來,北海職業學院每年組織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和營養協會學生進行營養宣傳活動。結合本地居民的健康現狀和飲食習慣,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要求編寫營養宣傳小冊子,在學院周邊社區、衛生部門下屬社區醫院進行營養宣傳,普及營養健康知識,推廣健康烹飪模式,營養均衡配餐技巧,提升居民營養素養。同時,在學院內以全民營養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為契機,開展食品營養、安全宣傳活動,傳播“吃動平衡”的健康生活理念。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促進自己養成良好的膳食行為。
2.食品安全、營養知識競賽活動。舉辦食品安全、營養知識競賽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觀,養成時尚健康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
3.營養餐制作比賽活動。北海職業學院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承辦了六屆校園營養餐制作大賽,從原料使用、烹飪技法及口味、色彩及造型、營養搭配及數量、安全衛生等方面對參賽者的作品進行評比,評選出好看、好吃、有營養、安全衛生的營養餐。營養餐大賽活動滲入健康飲食理念,倡導全院師生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民營養計劃》,引領健康中國新風尚?;顒蛹ぐl了學生對營養學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搭建了展示配餐技能應用能力的平臺,提升了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健康中國戰略倡導樹立大衛生、大健康、大營養、大公益觀念,目前,營養教育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面臨很多挑戰,內容應集專業性、應用性一體,體現社會實用價值,實施方式適應時代需求。學校是開展營養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利用師資力量,對大學生普及營養知識,強化營養人才的專業教育,使學生成為健康生活的踐行者、宣傳者、引導者。
【參考文獻】
[1]趙秉元.高校健康教育模式及優化對策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8(2)
[2]張雪塋.蘇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營養與膳食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學校,2015(9)
[3]康樂.淺談高校營養健康現狀及改進措施[J].營養與健康,2018(3)
[4]張作仁.“小營養師”實踐課程群的區域構建[J].上海教育科研,2018(4)
[5]楊麗.營養健康教育對高職生膳食營養狀況的影響[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0)
[6]韓艷萍.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設置對護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5(8)
(責編 何田田)